身體是你的嚮導:氣功如何喚醒「體感智慧」,聆聽內在需求?
不知道你是不是偶爾會有這種感覺:
明明身體已經喊累了,腦袋卻說「不行!再撐一下!」;明明肚子不餓,卻因為時間到了或壓力大,而不自覺地吃東西;或者,身體某個地方隱隱作痛很久了,卻一直忽略它,直到痛得受不了才去看醫生?
我們好像常常把身體當成一個任勞任怨的工具,或是一部需要維修的機器,卻忘了,我們的身體本身,就擁有著非常深刻、非常細膩的智慧——那就是「體感智慧」。
被我們忽略的「身體悄悄話」
「體感智慧」是什麼呢?其實就是身體透過各種「感覺」來跟我們溝通的方式。
想想看:
- 緊繃感,可能在提醒我們壓力太大了。
- 疲憊感,可能在告訴我們需要休息了。
- 莫名的煩躁,可能跟吃了不適合的食物有關。
- 舒服、暢快的感覺,則代表身心處於和諧狀態。
這些感覺——痠、痛、麻、脹、冷、熱、鬆、緊、餓、飽、累、精神… 全都是身體的語言,是它在告訴我們:「嘿,我現在狀態是這樣喔!」「我需要這個,或是我不需要那個!」
為什麼我們聽不見身體的聲音?
現代生活的步調太快,我們總是:
- 大腦優先: 更相信腦袋的分析、計畫、邏輯,而忽略身體的直覺感受。
- 向外看齊: 習慣遵循外在的標準(幾點該吃飯、一天要走幾步),而不是聽從內在的需求。
- 壓抑感覺: 覺得某些感覺是「不好」的(例如累、痛),就想辦法忽略或壓掉它。
久而久之,我們和身體的連結就越來越微弱,像是住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,聽不懂彼此的語言,自然也無法好好互相照顧。
氣功:重新打開「內在耳朵」
那要如何重新找回這份連結呢?氣功練習,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。
因為氣功的核心,就在於**「向內感覺」。無論是站樁、動功、還是靜坐,它都在引導我們把注意力放回身體內部,去細微地、不帶批判地**去觀察:
- 重心在哪裡?
- 呼吸是深是淺?
- 身體哪裡鬆、哪裡緊?
- 手心腳心有沒有溫熱感?
- 能量(氣)在身體裡是如何流動的?
這個過程,就像是重新把我們「內在的耳朵」👂打開,學習去聽懂身體那些被忽略已久的悄悄話。
小試身手:傾聽身體的悄悄話
現在,就讓我們花一點點時間,練習聽聽身體想說什麼:
- 找個舒服的姿勢坐著或站著,如果方便,可以輕輕閉上眼睛。
- 花一點時間,像用溫柔的「內在掃描儀」一樣,從頭到腳,或者從腳到頭,慢慢地感覺一下你的身體。
- 不用去分析「為什麼這裡會這樣」,也不用去評判「這裡不該緊繃」。只是單純地「注意」和「允許」:
- 哪裡感覺緊緊的?哪裡感覺鬆鬆的?
- 哪裡感覺溫暖?哪裡感覺涼涼的?
- 哪裡有點痠?哪裡感覺沉重或輕盈?
- 你的呼吸,現在是比較靠近胸腔,還是比較靠近腹部?
- 也許你會注意到很多感覺,也許只有模糊的一點點,都非常好!重點是這個**「溫柔傾聽」**的意圖和動作。
- 花個一兩分鐘做這個內在的掃描。結束後,感覺一下,是不是對自己身體「現在這一刻」的狀態,多了一點點了解和連結?
信任你的內在嚮導
當我們透過氣功練習,把這份對身體的覺察力帶回生活中,你會發現:
- 你會更早知道自己累了,懂得適時休息。
- 你會更清楚自己想吃什麼、不想吃什麼。
- 你會更自然地調整姿勢,讓身體更舒服。
- 你甚至會對情緒的來源,有更深的理解(因為情緒也常伴隨著身體感受)。
這就是喚醒「體感智慧」的好處——我們不再需要完全依賴外在的規則或別人的建議,因為我們內在就有一個最懂我們的嚮導。學會傾聽它、信任它,我們就能用更和諧、更直覺、也更充滿愛的方式,來照顧獨一無二的自己。
想重新連結您身體的內在智慧,學會聽懂它的語言嗎?氣功練習就是最好的開始。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的分享,或者,如果您渴望更深入地探索如何喚醒您的體感智慧,歡迎預約一對一免費諮詢,一起聊聊您的身體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