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有效的「慢速充電」,給自己一點「數位寧靜」
嘿,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常常這樣?
明明沒做什麼大事,只是拿起手機,滑呀滑、點呀點,看看社群動態、追追劇、回回訊息… 一回神,咦?時間怎麼過這麼快!而且,更奇妙的是,明明是坐著休息,怎麼滑完手機反而覺得眼睛酸澀、腦袋空空,甚至有點莫名的疲憊感?
好像手機裡有個「時間小偷」兼「能量小偷」,悄悄地就把我們的專注力和好精神給吸走了。
為什麼滑手機會讓我們「漏電」?
這真的不是你的錯覺!我們的「心神」(可以想成是我們的注意力、精神能量)就像手機電池一樣,是有限的。當我們不斷地滑手機時,其實正在經歷:
- 資訊大轟炸: 大量的訊息、圖片、影片不斷湧入,大腦需要一直處理、切換,就像開了很多耗電的APP。
- 注意力被切割: 一下看這個、一下回那個,我們的專注力被切得零零碎碎,很難集中。
- 情緒雲霄飛車: 看到開心的、焦慮的、羨慕的… 各種訊息刺激著我們的情緒,這其實也很消耗能量。
長時間下來,我們的「內在電池」就在不知不覺中,一點一滴地「漏電」了,難怪會覺得累、覺得腦袋鈍鈍的。
氣功的「充電」小秘訣:「收攝心神」
那怎麼辦呢?難道要從此告別手機,回到山頂洞人生活嗎?(好像有點難齁!)
別擔心,氣功提供了一個很溫柔的方法,叫做**「收攝心神」**。
聽起來好像有點嚴肅?其實不會啦!「收攝心神」你可以把它想像成,是幫我們把那些因為滑手機而「飄出去」、「散掉」的注意力,輕輕地、溫柔地「收~~」回來,放回自己身上。就像把到處亂跑的小貓叫回家一樣。
這不是要你立刻達到什麼高深境界,更像是在生活中,為自己創造一些小小的「充電時刻」。試試看這幾個更有「氣感」的小練習:
- 意守溫暖的「家」: 試著輕輕地把注意力「放」在你的下腹部(大概是肚臍下方一點點的位置,也就是氣功常說的「丹田」區域)。不用刻意想什麼,只是感覺一下,那裡是不是有個比較安靜、溫暖的中心點?好像把飄散的心神,暫時請回這個身體裡的「家」待一下。
- 坐著晃一晃,鬆開僵硬: 試試看白雁老師常提到的**「晃海功」**,就是這麼簡單!坐著的時候,身體像海草一樣,隨著自己的感覺,非常輕柔地、緩慢地、畫圓晃動。不用力、不刻意,只是溫柔地晃一晃,感覺把久坐累積的僵硬和壓力,像灰塵一樣輕輕晃掉,讓身體重新找回流動的感覺。
- 雙腳「紮根」大地: 不論你坐著或站著,花幾秒鐘感覺一下你的雙腳腳底板,穩穩地接觸著地板。可以稍微左右晃動一下身體,感覺重心確實地落在腳底。想像有細細的能量像樹根一樣,從腳底往下扎,連結到大地。感覺那份穩定、踏實的力量,好像能把上半身那些紛亂的思緒,往下帶、沉澱下來。

找回「電力滿格」的感覺
當我們練習用這些更有「氣功感」的小方法來「收攝心神」,不用多,一天中找幾個零碎的幾分鐘做就好,你可能會發現:
- 好像比較不容易被手機「黏」住那麼久了。
- 腦袋比較沒那麼昏沉,感覺清爽一點。
- 更容易專心做眼前的事(就算是專心追劇也好!)。
- 晚上睡覺好像也比較安穩。
- 甚至,隱約感覺到身體裡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流動、在放鬆,那種感覺很舒服。
這就像是幫我們的內在電池,找到了更有效的「慢速充電」方法。它不只讓電力回來,還順便做了點「內部優化」,讓我們維持在更舒服、更穩定的狀態。
我們離不開手機,但我們可以學會不被它「吸乾」。氣功的「收攝心神」,特別是這些帶點小巧思的方法,就是提供我們這樣一個溫柔的工具,幫助我們在數位浪潮中,找回內在的穩定和電力。
如果你也常常覺得被手機「榨乾」了,不妨試試看上面這幾個小練習,在滑手機的空檔,溫柔地把心神「收~~」回來一下下。想知道更多這種簡單又貼近生活的小方法嗎?歡迎繼續看看我們的分享!
或者,如果你對這種「身體裡好像有什麼在流動」的感覺很好奇,想更深入了解,也很歡迎預約一對一免費諮詢喔!我們一起找出幫你「內在充電」的好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