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不怕熱,一年的毒一次排完
大暑節氣在最酷夏的7月,到了這一天,就是火辣指數爆表,身體的火氣最旺盛,體內的毒素最活躍的時候,在這個暑濕之氣蒸騰最厲害的日子裡,一定要抓緊時機讓身體好好排毒。
【節氣小百科】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
暑這個字,看起來就像是每個人頭上頂著烈日,熱力可見一斑。《說文》裡這麼解釋:「暑近濕如蒸,熱近燥如烘」,暑氣就是一種又潮濕又悶熱,好像人進了蒸籠裡的感覺。在中醫理論中,暑也是熱加濕的代名詞。
古代依照暑氣的不同程度,細分了小暑、大暑、處暑的節氣。從小暑到大暑,溫度與濕度呈現向上攀升的趨勢,到了大暑達到頂點,也就是暑氣最盛的時候;大暑到處暑則出現溫度濕度緩降的趨勢,處暑就是出暑的意思,也代表夏季將要終止了。
夏天出好汗,入秋不生病
大暑前後,兇猛的暑濕之氣頻頻侵犯人體,一個夏天還沒過,許多人身上已經聚積了不少濕熱之毒。尤其老人、小孩、體虛體弱的人最容易傷津耗氣,或出現頭暈、心悸、汗多、乏力、噁心等中暑症狀。
這時可利用大暑的節氣特性,來個以熱解熱,達到最好的排毒效果。因為在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,氣血循環也最快,人們容易出汗,毛孔腠理大開,其實有利於人體的散熱和祛濕,如果能透過慢運動、泡腳、艾灸等方式來加速出汗排濕,就能將身上的濕熱之氣排出體外。
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提到,節氣是對應天地的變化,人如果也能順應四季和大自然的變化,就會減少生病,這也是節氣養生的目的。而常吹冷氣的現代人,正在削弱自身熱烈出汗的能力,當身體排毒出汗機制被破壞,也就生出很多疑難雜症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,甚至癌症等。其實在夏天,該熱就熱,該出汗就讓身體出汗,人體自會按照季節變化找回相應的調節能力,慢慢也會減少一換季就生病的困擾。
節氣養生TIPS:
2大行動力過大暑
①養護陽氣,不接寒氣
在全年最熱的這一天,一般人都想著怎麼樣來消暑,方式大概不離喝冰凍的飲料,吃冰涼的水果,整天吹冷氣,甚至流汗之後沖個冷水澡,這些快速涼快的做法,共通點卻是讓身體接收到更多濕寒之氣。當體內的濕熱再加上濕寒,濕上加濕,會使人脾胃虛弱;寒壓制了熱,熱更排不出來,還會造成身體虛火上升。
其實夏天陽氣在外,就連人體的陽氣也容易外泄,身體內部反而是虛的,寒的;尤其這些濕寒熱等外邪,更會加速破壞人體的陽氣,到了秋冬就容易因為陽氣虛弱而生病。在大暑之日好好養護陽氣,讓身體儲存滿滿的正氣,就是人體抵禦外邪的本錢,大大提高了自身免疫力。
②欲補先清,騰出空間
很多人都知道要按照節氣來進補,但是怎麼補卻大有學問。例如夏天濕熱正盛,如果不先將裡裡外外占滿身體的濕熱毒素祛除,養分根本補不進來,反而還會越補越毒。
所以在大暑這天,更重要的是排毒,騰出身體的空間。利用此時天氣炎熱,陽氣外發,腠理充分開泄的時機,好好的出汗一番,將不好的物質排出去,累積了一整年的垃圾毒素也能趁機代謝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