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氣來到處暑,外界暑氣漸消,身體裡卻累積了不少暑氣;加上秋陽高照,燥氣也往身上湊一腳,最近很多人不是疲乏困倦,就是一身火氣,這都是因為人體內熱過盛了,要是餘熱不清乾淨,就會毒到我們的身體。
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說明,內熱的產生,是因為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失調,中醫常說的上火,就是熱毒引起的。當臟腑的火氣(毒素)不能及時排出,火往上衝,身體精神都會出現不良反應,如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疲倦乏力等。

堵到膀胱經,內毒排不出
白天懶洋洋,下午昏昏欲睡,晚上明明睡眠很足,第二天還是會有疲憊無力、腰痠背痛、口鼻乾燥等秋乏的症狀。俗話說「春困,秋乏,夏打盹兒」,秋天容易帶給人們疲乏感,也跟人體陰陽不平衡有關,五臟六腑元氣不足,各種排毒代謝功能都會減弱。
白雁老師指出,秋天是人體將陽氣開始向內收藏的季節,人們若是儲存不了元氣,就會出現明顯的秋乏。如果每到秋天特別容易覺得累,或者睡不飽,就是元氣明顯虧損,身體的消耗大於庫存的體質,最常發生在平日工作忙,不太運動,壓力大的中年人身上。
建議這時候可以透過慢運動,好好疏通我們身上的膀胱經,清除了身體多餘的熱,才有空間把好氣納進來。膀胱經沿著身體後背脊椎兩側一路延伸到小腳趾外側,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;這條經絡要是阻塞不通,身上就會明顯感到僵硬、痠痛,還會引起失眠、疲倦、兩腿無力,及情緒不好如煩躁、易怒、沒耐性等症狀。
白雁老師提到,現代人老是坐著,不愛運動,普遍都有膀胱經堵塞的問題,也導致了身體元氣不足。所以才需要每天伸展筋骨,強化經絡氣血運行,幫助身體循環好起來,人補了元氣,自然就會精神變好,體力增強。
處暑節氣養生:
①調三窩,清熱毒
當身體出現上火症狀,反應的是體內瘀滯了很多毒素。白雁老師指出,身體裡的毒素就像河裡的沙子,容易瘀堵在有坑、有窩的地方,所以人體的腋窩、肘窩、膝窩,就是最容易囤積熱毒的地方。
時尚慢動法中,有很多能夠伸展或牽引這些凹陷處的功法,例如手舉過頭的顫掌動作;一腿彎一腿直的動作;以及雙掌合十帶動身體扭轉的動作,都有調理三窩,達到排出身體熱毒的效果。
②熱水泡腳,解秋乏
白雁老師強調,秋天陰氣開始從腳底下醞釀,此時顧好腿腳很重要。建議在慢運動10分鐘後,用熱水泡腳20分鐘,可以有效改善氣虛體乏的問題。
慢動後泡腳,雙腳血管擴張,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,可相對減少腦充血,不僅能緩解頭暈頭疼,對改善腰痠背痛,身體乏力,晚上睡眠品質不好,口眼乾澀及便秘等秋乏的問題都很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