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先生最近晚上總是咳嗽,睡不好,躺在床上還會有反胃、火燒心、胸口痛的症狀,他去看了呼吸科、心臟科,做了肺部CT、心電圖都沒有發現異常,醫生懷疑可能是胃部的問題,安排做了胃鏡,果然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和慢性胃炎。
胃食道逆流問題很常見,很多人在飯後出現胃灼熱、反酸的現象。以台灣來說,約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門桿菌,四分之一人口患有胃食道逆流,一年要吃掉22億顆胃藥!
彥寬老師從氣學角度指出,脾胃是氣血之母,一個人如果脾胃功能失調,代表他失去了後天營養補給的能力,長期氣血不調和,不僅脹氣、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胃潰瘍等問題隨之而來,還會讓一個人年過40就提前衰老。
胃氣上逆,胃酸反流
胃食道逆流的主要症狀中,反酸、胃灼熱(火燒心)最常見,也會有胸痛、上腹痛、上腹灼熱感。如果不加以調理改善,長期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,除了損傷消化道,還會使敏感的呼吸道被灼傷,出現會喘、咳嗽、咽喉乾癢、聲音嘶啞等呼吸道症狀。
為什麼會出現胃食道逆流呢?以現代醫學來說,在食道下端和胃的接口處有一個括約肌「賁門」,它像一根鬆緊帶,有食物通過時會打開,食物進到胃裡就關閉。但是當肌肉鬆弛或是臟腑機能衰退,這條鬆緊帶不能正常關閉,胃酸就會反流上來,胃裡的食物也會往上衝到食道、咽喉、鼻腔、氣管、口腔等部位,形成胃食道逆流。
按照中醫的說法,「脾主肌」,脾胃虛弱的人肌肉無力,賁門括約肌也容易老化鬆弛。另外,胃主通降,胃氣以通為和,以降為順。正常來說,胃氣要向下走,如果胃氣沒有順著正常的路線向下走,反而向上衝,就會產生胃酸倒流,這在我們氣功學來說就是「氣逆」的反應。
延伸閱讀:一招解胃痛,跟著專家3分鐘顧胃氣,胃炎、潰瘍減少發作
胃氣損傷,加重脾虛
可見要改善胃食道逆流,要從通調胃氣,調理脾虛著手。彥寬老師說,現代人飲食不節制、不規律,壓力大,情緒不穩,長期都會傷胃氣,導致胃不和,胃氣升降功能紊亂,就會有打嗝打不停、消化不良、胃酸逆流、胃痛等問題產生。
一旦胃裡累積過多的寒氣、濕氣或火熱之氣,這些不調和的氣都會阻礙我們的消化功能正常運作,引發胃痛、胃脹等消化問題。《黃帝內經》就提到:「血氣者,喜溫而惡寒,寒則泣而不流,溫則消而去之」。
意思就是說,人體的氣血在溫暖的環境下才會流動順暢,一旦遇寒就會凝滯不動,胃寒會導致胃氣不通,不但無法好好消化食物,還會造成胃裡面的濕氣太多,胃部脹滿讓人沒有食慾;而且濕氣會阻滯胃氣運行,也就是氣滯,食物長時間堵在胃裡腐爛、發酵,人就容易脹氣、打嗝、消化不良、胃酸逆流等症狀。
養胃氣健脾胃,氣血充足滋養全身
胃最主要的消化功能,在中醫裡面叫做「腐熟水穀」,代表消化需要熱量,胃裡火氣足才能腐熟食物,而這個熱量和火氣,說的就是胃裡要有足夠的陽氣。「氣」是人體的能量,氣的生成、運行都需要溫度,過食生冷會降低臟腑的溫度,減緩腸胃蠕動,更會阻礙氣的生成和運行。
要保護胃氣,減少身體能量消耗,除了少食生冷冰涼之物,彥寬老師也提醒患胃病的人通常中焦脾胃寒濕太多,寒濕會困住脾胃,使脾胃失去運化能力,所以要想辦法把胃的寒濕之氣去掉,使脾胃恢復正常運轉。中醫有句話說:「諸濕腫滿皆屬於脾」,可以說脾胃是濕氣的來源,要改善胃的問題就要從健脾和胃著手。
彥寬老師建議,每天多做幾分鐘氣功調理,對調理改善脾胃功能很有幫助。例如白雁氣功的兩大功法效果都非常快且明顯,回春功有讓內臟自我按摩的效果,你會非常明顯感覺到練功後打嗝、放屁的現象增加,這些都是脾胃功能開始慢慢恢復的反應。還有大雁功裡面有很多顫掌的動作,通過調動手三陰三陽經,將陽氣引到脾胃,脾得陽氣可以祛濕氣、寒氣,身體的水液代謝變好,脾胃就活起來了。
很多學生練功後向彥寬老師反映「大肚腩消失了」、「腰痛不見,睡眠也變好了」、「精神變好,更有體力了」、「感冒、過敏減少了」,這些都是練氣功改善脾虛後的好轉反應,因為脾胃功能變好,就能把食物轉化為身體裡的氣血,氣血充足了,呈現出來的就會是皮膚緊實、肌肉有力、氣色紅潤的健康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