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班族壓力大,逾9成的人身上出現輕微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,如果你身上有經年累月的肌肉緊繃、肩頸僵硬、腰痠背痛,莫名的焦慮、恐慌,常常耳鳴、眩暈、吸不到氣、心跳加速,還有困擾多時的便秘、腹瀉、月經不順等等,而這些不舒服的症狀,看什麼科都找不出問題,那你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!
找不出病因,失調症人人有
曾有藝人自爆罹患自律神經失調,包括半邊身體發麻、血壓高、暈眩、呼吸困難等症狀讓人每天都覺得生不如死,不知道身體到底怎麼了!
上班族陳小姐多年苦於自律神經失調與恐慌症,她說這種每次發作感覺心跳快到要窒息,手腳發麻,天天害怕卻沒人理解的日子,真的很可怕,天亮睜開眼都會鬆一口氣。
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不一,會反覆發作,甚至在全身上下遊走,例如今天便秘,明天拉肚子;這陣子耳鳴加暈眩,過兩天又變胸悶和心悸;或是失眠好了一陣子,卻開始頻繁頭痛等。
沒有得過失調症的人很難理解,明明身體很不舒服,到醫院卻檢查不出毛病來,還常被誤解是自己太過敏感,或是想用身體不舒服來引起關注,讓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有苦說不出。
慢性壓力破壞平衡,調節失常
自律神經遍布在我們身上各器官,包括血壓、血管、消化、代謝和內分泌都跟自律神經有關。當人體面對壓力時,交感神經起了作用,讓人心跳加快、血壓上升、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加快,讓我們應付外來的壓力。
但是如果長期處在慢性壓力的狀態下,自己又無法排解時,敏感的自律神經就會功能紊亂,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無法相互調節,並出現大大小小不協調的症狀,像是頭痛頭暈、肩頸僵硬、心悸、頻尿、便秘、腹瀉、煩躁易怒,晚上睡不好,白天沒精神等。
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指出,現代人在緊張壓力下,破壞了自律神經的平衡,往往到了晚上還不能休息,副交感神經調節失常,造成多種身體不適,如高血壓,心臟病,胃腸疾病,肝腎功能異常都跟這個有關。

氣血不通身心遭殃,失眠、暈眩、偏頭痛、恐慌憂鬱發作
醫學上認為,自律神經失調跟精神情緒的關係密切,西醫歸在身心科,治療上也以鎮定劑或放鬆情緒的藥物來緩解居多。而在中醫看來,壓力、情緒都跟肝有關,肝主疏泄,當肝的疏泄功能失常,會造成氣滯血瘀。
中醫師陳彥伯就表示,根據門診經驗,有自律神經失調的人,大都有肝氣鬱滯的現象,氣滯血瘀會讓其他臟腑也受影響,出現各種症狀如失眠、暈眩、偏頭痛,或是伴隨恐慌和憂鬱等心理狀態。
休息也無法放鬆,情緒不易排解
根據白雁老師多年教學的經驗發現,自律神經失調的人通常符合兩大特質,一是不懂得疏泄負面情緒;二是很不容易放鬆。
自律神經不受大腦意志控制,卻容易受情緒和壓力的刺激。而看不見的壓力,首先影響我們的情緒,讓人感到容易煩躁、焦慮、緊張,長期負面情緒太多,無法疏泄,負能量不斷累積到身上,不但影響心理狀態,也會干擾生理運作。
有人說:「放鬆還不容易,我不想事情,坐在那邊看電視,看書,發呆,就是放鬆了。」白雁老師說,這叫做休息,不叫做放鬆。很多人平時在家沒事做,閒閒好像沒有壓力,最後還是得了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。所以,不是發呆,閒著沒事,就不會有這個問題,關鍵在於心情的調節及身體鬆緊肌肉的調節。

練功幫助大腦放鬆,心神安定
白雁老師強調,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,是身體失衡的一種狀態,是可以通過練氣功很快改善及調節的。
「歐美的研究,每100人就有30人曾經受過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。只是超過8成以上都不知道自己已經開始有問題,往往到引發了其他疾病,例如高血壓,心臟病等問題時,才開始從疾病治療。而氣功觀念是不治已病治未病,在疾病形成前,還只是症狀時,就開始調理,可以預防許多慢性病及惡性疾病的發生。」
白雁老師舉例說,大雁功是疏肝的第一功法,透過肢體的舒展,呼吸與意念的配合,放鬆緊繃的肌肉和緊張的心情,對調節情緒有很明顯的幫助。
另外,練習氣功能讓大腦安靜放鬆下來,心神安定非常重要。白雁老師特別推薦正陽功,對抗壓力,調節自律神經,內分泌,腦神經效果非常好。通過晨功10分鐘的練習,喚醒細胞活力,血清素平衡、腦細胞活化、肌肉彈性、眼睛明亮,是每天早上必練功法。晚上睡前練習夜功來平穩呼吸、心律,幫助深層睡眠,卸除一身疲憊,化解心中焦慮,消除負面情緒,為第二天生活做準備。回春功則是專門調節脊椎,而且是逐步,一節一節的疏通調節,對調節自律神經,內分泌,腦神經效果非常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