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,女性過了更年期後,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質疏鬆症而骨折。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的症狀,是一種沉默的疾病,有可能在骨質情況惡化到一定程度時,才會出現腰背痛、駝背、身高縮水的變化。
女性停經後,骨流失速度加快
從現代醫學來看,人體老化的過程,35歲後骨密度和骨強度會明顯下降,尤其在女性更年期停經後,因雌激素的缺乏,更會造成骨質密度急遽下降。因此,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,呼籲大家要特別注意骨骼保健。
其實,現代很多人的生活習慣不良、作息紊亂,骨質疏鬆症早已不是老年人、更年期婦人的專利。很多人經常熬夜、久坐不運動、怕曬太陽、愛喝咖啡濃茶、長期飲酒、吸菸,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加速骨質流失。但除非跌倒骨折,不然很多人不會發現自己有骨鬆症。
此外,糖尿病、高血糖、體重太輕、內分泌功能障礙等都是高危險群,有些人為了減肥而節食,雖然體重是減少了,卻也會流失重要的骨密度,增加骨折風險。如果你是懷孕、哺乳期的媽媽,也是骨質疏鬆的目標族群,要特別留意。
人體老化的過程中,骨質的狀況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變差,尤其女性停經後,骨流失速度會加快,如果流失過多,使骨骼出現中空、變鬆、變薄、變脆的現象,就是骨質疏鬆症。
骨鬆患者常因輕微碰撞、彎腰搬東西、跌倒或突然用力過猛就造成骨折,甚至引發嚴重疼痛、行動不便等。對老年人來說,跌倒往往導致行動不便甚至致死,後果很嚴重。
腎主骨,練功減少腎氣耗損
中醫認為「腎主骨」,骨頭的問題,根源是在腎。一個人腎氣不足,或是不能保護好體內的腎氣,可能導致骨質疏鬆。那要怎麼守護體內的腎氣呢?
白雁時尚氣功的抗老回春法,對於鞏固腎氣非常有幫助。在練習回春功的過程,能幫助保持氣血通暢,讓吃進去的營養充分滋養臟腑,減少腎氣的耗損。只要腎氣充足,就能延緩骨密度和骨強度的下降。
運動能增進循環,調養臟腑、幫助鈣的吸收,提升骨質密度,增進骨骼的耐受力。不過,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,如果你本身已有骨質疏鬆症,或是年紀比較大了,除了配合治療,也要聽從醫師的建議,看什麼運動是適合的。像氣功這類的慢運動,對身體的負荷低,是防治骨鬆、既安全又無副作用的運動法,又不會對關節造成負擔。
配合這2招,保骨本更安心
一般人為了補鈣,會吃很多鈣片,可是如果鈣沒補對,反而對身體是不好的,有人可能補到便秘或腎結石。要做好補鈣保鈣,除了運動之外,也需要營養、陽光。
①吸收食物最天然的鈣
健康均衡的飲食,其實就能提供人體足夠營養,包括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鈣。美國國家衛生院(NIH)就表示,鈣是治療骨質疏鬆症最基本的基石。從飲食中補充天然鈣,會比吃鈣片來的好吸收,例如牛奶鈣含量高,人體又易吸收,其他鈣源豐富的食物還包括乳製品、豆漿、綠色蔬菜、紫菜、黑芝麻等。
②曬太陽加強鈣的吸收
有人吃鈣補鈣卻不見效果,其實是因為身體對鈣的吸收能力不佳,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,鈣的吸收利用也較差。曬太陽可以增加陽氣,活化脾胃功能,並獲得維生素D,加強鈣的吸收。建議最好在早上10點以前,下午3點以後,到戶外曬太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