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功是最和緩,放鬆,不使力的運動,練功時只要做到意氣形三者調和,就能讓身心完全放鬆,達到最好的練功效果。
意,好意念得好氣
練氣功三要素意氣形,「意」排在第一位,意就是意念,可見練功時加入好的意念非常重要,例如我是天空中最快樂的大雁鳥,面帶微笑,意念青春等。白雁老師說,有好的意念,就得到好氣;若無法集中意念,雜念亂象多,就不得氣;如果一直想著疾病所在,病就不離身。
很多人練功總是想著到底有沒有效,或是怎麼認真練功了病還是時好時壞,還有人感覺一段時間練了有用,過一段時間又覺得停滯不前,要是一直想著疾病,我很不舒服,病怎麼還沒好…心裡緊抓著這些意念不放,病也會一直留在身上不走。
氣,有氣感才是練氣功
練功時的「氣」,不光只是呼吸,呼吸在練靜功的時候很重要,但是在練動功的時候,這個氣,講的是氣感。
白雁老師說,有氣感就是練氣功;沒氣感就是練體操。那怎麼樣能夠有氣感呢?有兩個關鍵,第一,我們在練功時的專注力,可以專注在聽帶功音樂上,或專注在練功的感覺上,或是專注在動作的細節上。
第二,動作不能快,身體不能硬。白雁老師建議一定要參加團練,或教練的複習,會提醒你的動作是不是手伸太直了,腰太彎了,蹲太低了,太使勁了,其實都會影響到氣感。練功需要時間慢慢進步,不管學功多久,每一個階段重新聽教練的講解,都會在同樣的功法得到不同的領悟。
形,從不使力開始
練氣功是所有運動中最不使力的,白雁老師強調,不使力才能達到放鬆的狀態。練功時如果很使力,肌肉都是緊繃的,那麼就達不到好的練功效果。
白雁老師建議,初學功的時候,先從不使力開始練起,效果最好。等到越練越好之後,再慢慢從不同功法動作中區分出-緊,就是稍微用力;鬆,就是完全放鬆,在這鬆緊,伸縮的狀態之中,慢慢掌握和體會練功形態上面的變化,逐步加強動作強度。
掌握意氣形這樣做:
做自己的一百分
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,年紀不一樣,肢體能力不一樣,一開始練氣功不要追求動作百分之百的正確,因為有可能你在練功前是生病的,受過傷的,或者先天筋骨就硬,如果一直追求正確的動作很容易因為過程中的疼痛受傷半途而廢,做自己的一百分,並不滿足於自己的一百分,這樣就會堅持練功,持續學習,不斷進步,有一天也會接近教練的一百分,甚至老師的一百分。
寧短勿斷
再忙碌也要想辦法練功,一旦斷功要再拾起功法,整個身體機能,氣感,經絡全都要重新啟動,重頭再來會更花時間,體力,更費工夫。所以盡可能每一天都能接觸功法,即使時間短也要練一下功,哪怕只練一個功法,只做一個動作,都比沒練斷掉要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