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梅雨季節,很多人又開始濕疹發作,皮膚紅腫搔癢,甚至出現水泡,反覆發作就是好不了。而且越抓越癢,久了皮膚增厚,色素沉積,膚色也變得暗沉。
氣學管理專家彥寬老師說:「當濕疹一再復發,就已經形成慢性過敏,最好從根本來調理體質,給身體一點時間,濕疹是可以痊癒的。」
濕熱體質好發濕疹
濕熱環境最容易誘發皮膚病,特別是氣血循環不好的人,不易排汗,就容易長痱子、濕疹、腳氣、汗斑、手足癬、帶狀皰疹等,根源都是因為濕氣重。譬如濕疹,是一種過敏發炎性的皮膚病,特別是過敏體質又受到濕熱侵襲,皮膚問題會更加惡化。
大部分的皮膚問題,都是體內濕氣太重,久了會化成內熱,形成濕熱體質。現代人常熬夜、吹冷氣、愛吃油膩冰冷食物,身體容易積濕積熱。再加上平時少運動,不易排汗,氣血循環不良,濕熱積在體內,就會發作在人體表皮上,長出痱子、汗斑、濕疹。
彥寬老師說:「皮膚癢也是一種身體的排毒方式,凡是腫不起來,長不出瘤,生不出瘡的,都會透過『癢』發出來。」
脾好,皮膚才會好
中醫五行學說認為,脾屬土,脾就跟土地一樣,很容易吸水,所以太多濕氣侵入體內,最容易損傷到脾。
彥寬老師從氣學角度說明,濕疹主要是因為人體正氣不足,導致臟腑失調,濕邪就會趁虛而入。中醫說「脾主濕」,脾胃就是人體的除濕機,脾胃功能不好,水濕代謝不出,長期滯留體內就會出現皮膚問題,所以濕疹患者幾乎都有脾虛的問題。
脾虛的人不僅消化代謝能力差,氣血生成也不足,久而久之會導致其他臟腑功能低下,失眠、貧血、月經失調、脹氣腹痛、身體浮腫、臟器下垂等問題隨之而來,特別在小孩和老人身上,更容易出現腸胃不適、反覆感冒、咳嗽等疾病。
出汗排濕,調整脾虛體質
彥寬老師建議,根治濕疹要從改善體質著手,最重要的是調脾胃,祛濕毒,才能將濕熱體質調整過來。
但是身體要祛濕,不是單單把濕氣排出去這麼簡單,因為祛濕的根本在於健脾,脾的功能好了,身體才能主動把濕氣代謝出去。另外,濕氣是陰邪,當體內濕氣過重,就要增加身體的陽氣來平衡陰陽。
練氣功是增加身體陽氣,最快速有效的方法。彥寬老師建議平時可以練習祛邪氣法,調動氣血調理脾胃,練習幾分鐘打嗝、排氣的現象增加,身體微微出汗,這樣帶動全身的排濕循環,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和毒素,健脾除濕效果很明顯。
每天3分鐘練氣養生,幫助調理脾胃功能,脾胃變好,人體的除濕機自動促進水液代謝,自己就能祛濕毒,許多濕疹患者在調理脾胃後,都感覺皮膚狀況有很大的改善。
袪邪氣法,排濕邪調脾胃功能
1.兩腳與肩同寬,兩手以顫掌方式,從身體內側向外畫大圓。
2.手抬起時,腳跟抬起;手落下時,腳跟落地。
3.如此反覆做7次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