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雪節氣到來,天氣也應景的變冷了,冷空氣中寒氣與濕氣旺盛,很多人手腳變涼,表示寒濕之氣開始入侵人體。
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提醒,冬天東北季風、大陸冷氣團盛行,還會帶來各種霾害、過敏原、病毒感染,特別要注意呼吸道疾病,像是哮喘、咳嗽、喉嚨痛、流感等問題都會增多。

陽氣不足,全身都犯寒濕病
在濕氣重的地區,冬天會讓人感覺更加寒冷,這是因為寒、濕都是陰邪,會重傷人體的陽氣。白雁老師提到,陽氣不足,寒濕過盛,最容易形成陽虛體質,大多是體內的寒濕在作怪。
例如寒濕之氣損害中焦陽氣,會造成脾胃陽虛,清氣不升,濁氣不降,水液代謝失常等狀況,就會有胃脹胃痛、排便不順或是拉肚子等脾胃問題。
如果寒濕淤積在頭部,人容易頭暈目眩(類似梅尼爾氏症)、肩頸僵硬;凝滯在心,會感到胸悶、氣短、心痛,甚至冠心病發作;要是積聚在肺,一感冒就咳喘,也容易引發氣管炎、肺炎。
痠痛多、臉色暗,寒濕越嚴重
寒濕之氣繼續往下走,還會凝滯在人體末梢和下半身的肌肉與關節,所以會有腰痠背痛、關節疼痛、四肢浮腫等現象,通常疼痛部位越多,時間越長,代表體內寒濕越重。
寒濕之氣還會進一步抑氣凝血,使人體氣滯血瘀,所以看一個人的臉色發白、發青、發暗、發黑,都是體內有寒的表現,而顏色越暗,代表寒濕越重,陽氣損傷過重。
當寒氣堆積在體內,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,老廢物質無法排出體外,身體就會感覺越來越沉重,整個人有氣無力,還會出現肩頸痠痛、手腳冰冷、過敏等毛病。白雁老師強調,如果你是很怕冷或幾乎不流汗的人,更代表寒氣入侵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,特別需要加緊排寒。
大雪節氣養生學2招
①暖身排寒少不了薑
薑可以增加身體熱能,暖和臟腑,幫助寒氣排出。白雁老師建議,睡前用乾薑泡茶喝,是暖身的好方法,體溫提高能促進血液循環,還能改善便祕、失眠等問題,最適合寒性體質的人食用;如果是燥熱體質的人,可以選擇性味辛溫的嫩薑,也有祛濕和開胃的效果。
從中醫觀點看來,薑最大的功效就是扶陽氣,有升陽的作用。怕單吃薑容易上火,可以加點酸來收斂薑性,如生薑泡醋,既能升發陽氣,又能疏發肝氣,對促進血液循環,防治感冒,增加抵抗力都有效果。
醋泡薑做法:
1、生薑切片,放到罐子裡。
2、倒入米醋或陳醋,要沒過生薑。
3、罐子口封上保鮮膜,蓋上蓋子,密封結實。
4、放到冰箱裡,一個星期後即可食用。
②練氣功疏通膀胱經
整個後背是人體的一道屏障,可抵禦外界風寒,卻也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,包括頭、肩、背、腰、臀、腿部這些膀胱經路線,都常積聚了大量寒氣。一旦膀胱經阻塞不通,身上容易僵硬痠痛,也會引起失眠、疲倦、兩腿無力,及情緒不好如煩躁、易怒、沒耐性等症狀。
白雁老師提到,很多人喜歡坐著,不愛運動,也是膀胱經堵塞,身體元氣不足的表現。要疏通經絡,最好的方法是身體做到對的動作,讓體內慢慢升溫,達到熱化的作用,這就是在活化氣血。
例如練氣功時,有很多一腿彎一腿直的動作,主要就是在調節膀胱經,達到排寒的效果,很多人練功後,馬上明顯感覺身體的痠痛僵硬改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