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節氣到,特別注意天氣變化,尤其氣溫驟降,會讓血管收縮,血流壓力變大,造成血壓升高。如果此時又因為天冷吃補,增添不少脂肪和熱量到身上,就要注意高血壓會提高心肌梗塞、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危險。

末梢循環不順暢,加重高血壓
小雪節氣象徵到了足以降雪的低溫,此時氣溫下降,空氣中的濕度增加,大大舒緩了秋天以來的乾燥之氣,讓我們的口腔、鼻腔都舒服許多。而當外界越來越寒冷,帶給我們人體能量的這把火,既要維持溫暖,又不能太過火熱變成內火。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指出,其實我們自己就有能力調控火力,平衡外冷內熱的變化。
所以古人很重視「頭要涼涼,腳要暖暖」的養生保健。中醫認為,頭是諸陽之會,人體十二經脈中,就有六條陽經在頭部交會,表示頭面部這裡的陽氣最足。只是要注意,頭部如果太熱,人容易上火,血壓會升高;要是沒注意保暖,受了風寒,又常引起感冒。
白雁老師提醒,冬天注意頭部保暖,是為了護好人體的陽氣:但是又不能捂出汗來,免得毛孔開泄,風寒反而容易從頭入侵。
而腳底距離心臟最遠,如果腳底經常受冷,血管收縮,增加心臟的負擔,也會導致血壓上升。當手腳末梢循環不順暢,會引起頭暈、頭痛、肩頸痠痛、身體疲勞等症狀,也會加重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病症。
改善頭重腳輕,陰陽失調體質
白雁老師說明,正常人的健康體質應該是上虛下實,上半身輕靈,才能頭腦清晰,耳聰目明;下半身充實,才能腿腳有力,體力充沛,這跟頭涼腳熱的道理一樣。
但是很多現代人卻反過來,陰虛陽亢,腳底虛寒,頭頂火熱,陰陽失調的結果造成上實下虛,整個人頭重腳輕,高血壓也跟著來了。要改善這種失衡的體質,白雁老師表示,只要把顛倒的虛實再調順過來,連高血壓的問題都解決了。
練氣功有調整陰陽、疏通經絡氣血和調養精神的作用。白雁老師提到練功時,人處在放鬆狀態,集中意念將內氣向下導引,並把元氣收藏在丹田能量庫,這樣做能充實下元,帶動清氣上升,濁氣下降,回到上虛下實的狀態,血壓也會慢慢恢復正常。
小雪節氣養生:
- 晨練、喝溫水,降內熱
入冬後陽氣潛藏,萬物活動趨緩,人們的起居也該注意養藏陽氣,跟著太陽調整我們的作息,早睡晚起,以充足的睡眠來養精蓄銳,人比較不容易生病。
早上起床在陽氣生發的時間,喝溫開水或是慢運動,都是幫助身體預熱,也是一種養陽。晨練和喝溫水能促進新陳代謝,清除內熱,幫助排毒,還可以降低血液濃度,預防心腦血管疾病。
- 晚泡腳、搓腳心,補腎氣
人體在冬天因為陽氣閉藏,新陳代謝也變慢,這時更需要依賴腎發揮功能,提供我們精力和抗寒力。
中醫認為冬天泡腳能暖和丹田,有滋腎養肝的效果。建議晚上9~10點溫熱水泡腳,可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疲勞,改善睡眠品質。另外,睡前以兩腳互搓腳底湧泉穴,直到腳心發熱,也有補腎、降火和安神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