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%的現代人有足疾困擾,包括腳麻、腳冷、腳痛、腳抽筋、傷口不能癒合等足部健康問題。像任職科技公司的林先生45歲,就有嚴重痛風,幾乎每日都要服用痛風藥,每週跑醫院一到兩次,他說有時痛風發作起來,痛到上廁所都要用爬的,到醫院吊點滴才能止痛,嚴重影響上班及生活作息。
痛風最常發生在腳部,好發在40歲到60歲的中年人身上,尤其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容易發作,例如入秋時,痛風發作機率就比平時高了3到4成;到了冬春季節更是容易復發。
痛風是富人的關節炎,吃的營養卻代謝不了
痛風是古老的疾病,古時候稱為「痛痺」,好發在達官貴人身上,所以又叫帝王病或富貴病。古希臘時代的醫生也戲稱,痛風是富人的關節炎;風濕則是窮人的關節炎。
現代醫學認為痛風是一種代謝疾病,很多痛風病人愛吃海鮮、酒肉等肥甘厚味,但是身體又無法將尿酸(嘌呤purine的代謝物)排出去,高血尿酸就容易結晶沉積在末梢關節處,引起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。所以痛風常形成關節炎、痛風結石或關節畸形,卻又不只是關節疼痛的問題,它還常常帶來全身性影響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腎臟病變、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,都是常見的併發症。
痛風性關節炎 | 類風濕性關節炎 | |
好發對象 | 30~45歲男性居多 | 40歲上下女性居多 |
體型 | 肥胖居多 | 一般體型 |
病因 | 嘌呤代謝紊亂,高血尿酸症 | 自身免疫紊亂 |
發作部位 | 大腳趾、踝關節較常見 | 指關節、腕關節較常見 |
血尿酸 | 升高 | 正常 |
合併症其他病變 | 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動脈硬化、糖尿病,常伴有尿酸性腎病及腎結石 | 風濕性血管炎、心包炎、胸膜炎等,腎臟很少受損 |
關節炎是痰濕在作怪
像痛風這類的代謝疾病,跟飲食有很大關係,現代人吃多了高蛋白食物,平時愛喝酒類和含糖飲料,都會讓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增高,引發痛風,或是心血管疾病。
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指出,其實大部分代謝疾病的根源都是因為脾胃不調,不能把身體所有的營養運化掉,營養過剩慢慢就變成身體的負擔。
特別是飲食失衡,運動又不足的人,身體的循環、轉化、代謝能力就越差。這樣的人通常體型肥胖,尤其是腹部肥滿鬆軟、肌肉軟綿綿,在中醫來說,屬於痰濕型體質。
痰濕體質的人,因為吃得太好、太精緻、太油膩、口味太重,長期下來傷了脾胃,不能正常運化水穀精微和水濕,多餘的水液就會慢慢形成黏濁的痰濕。
這些不安分的痰濕,會隨著氣的運行在體內流竄,瘀堵在肝臟就形成脂肪肝,堆積在腰腹會變水桶腰、大肚腩。痰濕往下走,淤塞在腳趾和關節處就會有痛風。體內長期淤積痰濕,還會化熱化火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哮喘、痛風、冠心病、代謝症候群、腦血管疾病等風險都會增高。
運動促進酸毒代謝
要改善這種不良體質,提高身體的代謝能力,白雁老師建議先調理脾胃功能,強化身體的轉化能力,才能將食物的營養運化成身體的能量。
白雁老師表示,每天練習氣功加強身體的運轉,對活化脾胃功能有很大幫助。例如祛邪氣法可以有效驅逐濕邪,提高人體的正氣,練完功整個人食慾變好,消化功能也變好,吃的多也化的開,排泄更順暢,表示轉化能力增強了,身體機能運行良好。
很多人每天早上練功10分鐘,就會開始出現打嗝、放屁增加,接著會想要排便的反應。中醫說「通則不痛」,每天至少做一次疏通,黏液死水不會堵在體內,身體的酸毒都清光,就不容易產生風濕、痛風等病變。
像林先生在練氣功之後,痛風的藥量開始減少,從每天都要服藥,到現在幾乎沒有再吃藥,也沒再發作過,每天快樂的練功,享受健康的生活。